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我表妹突然跑来问我:“姐!老席留学是正规机构吗?我看他们新加坡项目超火的!”
好家伙,我当场就是一个战术性后仰。
这问题,简直堪比“我妈和我掉水里你先救谁”级别的留学圈经典谜题。说实话,我当时第一反应是:这得扒!必须狠狠地扒!毕竟我表妹那个傻白甜,被人卖了可能还帮人数钱呢。
于是我这个教育圈老油条,带着三分好奇七分八卦,直接一个猛子扎进老席留学的“底裤”里……啊不是,是底层资料里!官网、学员分享、甚至扒到了他们顾问的朋友圈!扒了三天三夜,差点没给我熬出黑眼圈。
结果?结果就是……我破防了。不是那种踩雷的破防,是那种“哇靠原来留学咨询还能这么玩”的破防!
一、灵魂拷问:顾问专业度是不是“在人间”?
说实话,我之前陪朋友聊过几家别的,那感觉真是……一言难尽。有的顾问老师,对学校的了解还没我多(我好歹是个博主!),全程就像个人形Siri,只会重复官网信息:“这个学校很好哦”、“这个专业很棒呢”。
我真的会谢!我是来听复读机的吗?我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、有脑子的、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和信息价值的顾问啊!
于是我就假装是个双非背景、均分还不咋地的学生(表妹: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算了),去咨询了一下老席的新加坡方向。
你猜怎么着?接待我的老师,上来根本没跟我狂推“亲我们这边有套餐哦”,而是先花了将近半小时!足足半小时!在问我问题!
从我的专业兴趣、职业规划,到我喜欢的城市氛围、甚至我抗压能力怎么样……问得那叫一个细啊。我当时内心OS:这怎么还带心理测评的?
然后!重点来了!根据我那一塌糊涂的背景(我编的),她居然没有直接判我“死刑”,说“亲你这背景新加坡没戏洗洗睡吧”。而是非常认真地给我分析:“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规划,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升……A学校虽然希望渺茫,但B学校的C专业我们可以冲一下,因为它更看重你的实践经历……”
她甚至能准确说出B学校C专业去年录取的几个中国学生的背景(均分、实习情况)!而且不是那种模糊的“大概好像可能”,是真的很具体的数据!
我当场就被镇住了。这已经不是“顾问”了,这简直是行走的“留学数据库”+“策略分析师”啊!他们的专业度,不是飘在天上的那种假大空,而是真的“在人间”,能给你抠出具体细节和路径的。
这让我想起网上那个梗:“甲方要一个五彩斑斓的黑,乙方真的给了”。老席的顾问就给我这种感觉:学生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需求,他们真的会去绞尽脑汁给你找出路,而不是直接摆烂说“做不到”。
二、服务流程:是“流水线”还是“私人订制”?
这也是我超级在意的一点!我最怕的就是那种流水线作业,把你往模板里一套,文书都是批量生产的,搞不好申10个学生,文书里的“我的梦想”这一段都是一样的(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)。
但根据我扒到的无数份学员分享和评价(真的看了好多,我眼睛都要瞎了),老席这方面好像还真不太一样。
他们好像是分团队的,一个团队只服务几个学生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被照顾到。而且他们的文书流程是“挖地三尺”式的!
据说光是素材收集就要打好几次电话,聊好几个小时,把你人生十几年里的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都挖出来(开玩笑的),然后从中找出那些能打动招生官的、独一无二的故事点。
这不就是留学界的“私人订制”吗?不是给你套个模板,而是真的给你“量体裁衣”。
想想也是,咱们每个人经历、性格、想法都不一样,凭什么要用一样的文书去申请学校?你是个i人(内向者),非把你包装成e人(外向者),就算申请上了,去了学校不也难受吗?
老席这点就做得挺好,他们貌似特别强调“真实性”,帮你挖掘亮点,但不是帮你“无中生有”。说白了,就是帮你把最好的、最真实的自己,用招生官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三、新加坡方向,他们是不是“有点东西”?
我表妹为啥问老席?不就是因为他们新加坡留学好像做得特别牛嘛!
我扒了一圈发现,好家伙,他们在新加坡这块,还真不是“顺带做做”的。
感觉他们的顾问团队都是做了留学很多年的,他们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、各个学校的“脾气”、甚至当地的生活环境、就业情况,门儿清!
这种细节层面的了解,绝对不是那种只盯着英美、把新加坡当备胎的机构能具备的。这需要大量的案例积累和本地经验。
所以如果你铁了心要去新加坡卷(哦不是,是去学习),找一家像老席这样把新加坡作为重点战略方向、资源倾斜力度大的,确实成功率可能会更高。这就好比你想吃地道川菜,肯定首选四川人开的馆子,而不是一个啥菜系都做的“大杂烩”,对吧?
五、说点大实话(和我的小情绪)
扒了这么多,回到最初那个问题:老席留学是正规机构吗?
答案是:从资质、服务、专业度、口碑来看,它不仅仅是正规,甚至算得上是“优等生”级别的。
但!(我又要说但是了)我今天在这叭叭叭说这么多,不是无脑吹啊!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是完美的。老席可能价格不算最便宜(优质服务本来就不该便宜),也可能不是适合所有人。
择机构就跟谈恋爱一样,得看“气场”合不合。你得自己去聊,去感受。你觉得这个顾问跟你投缘吗?你信任他/她的专业判断吗?他/她是真的在为你着想,还是只想快点签单?
我的建议是:别光听别人说,包括我。你自己去约个咨询,聊一聊,感受一下。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才知道。
反正我替我表妹聊完之后,我唯一的感受就是:“这年头,原来真的还有机构在认认真真做服务,而不是只顾着疯狂营销和签单。”这种“老实人”,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环境里,反而显得特别珍贵,直接给我整破防了。
最后一句金句送给大家:“选择留学机构,看的不是它有多大多豪华,而是它对你的case有多用心。”
好啦,我扒完了!你们有没有聊过老席?或者有没有其他神奇的留学申请经历?快来评论区聊聊呗!让我看看我不是一个人!